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文章来源:快科技 发布日期:2024-01-18 分类:快科技 阅读(0)

现在车企发布会分两种,一种是用带有各种定语的参数,试图吊打友商;另外一种则是各种彰显格局,风格和行事都有带头大哥范儿。

比亚迪倾向于后者。

昨晚比亚迪开了一场智能化主题发布会,重点向外界介绍了自己的智能化能力和一些前瞻布局。

在城市NOA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很多车企都想通过“站队”,来快速补足自己的短板,华为自然是现成的大树。不过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一把手,还是想把智能化握在自己手里。

王传福称,比亚迪文化就是工程师文化,自己是比亚迪第一个工程师,还挨个致敬了几个车企,比如奔驰、丰田、福特和特斯拉。

在活动现场,王传福重点介绍了比亚迪的十大工程师“天团”。他们分别负责比亚迪的电动化、智能化、半导体、汽车集成、轨道交通、新材料基础科学、电子研发、商用车、动力总成和电池等板块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传福哥做的这些铺垫,就是为了证明,面对智能化浪潮,比亚迪有技术储备,也有能力搞好。

会上重点介绍了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、整车智能领域的技术方向,还正式发布了自研的璇玑AI模型、车顶无人机库以及城市NOA等技术。

与此同时,比亚迪还打算斥资50亿,建一个全地形专业赛车场,这个赛车场不仅将作为汽车技术的测试基地,更将成为培育汽车文化的摇篮且面向全社会开放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目的很简单,就是发展中国汽车文化,培养出更多的“周冠宇”。

这波“软硬兼施”的操作,狠狠给自己长了次脸。

01、站稳后再做智能

“整车智能,才是真智能。”

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,做智能汽车就像造房子,不是敲代码就能做好的,必须以汽车电动化为基础,基础做不好就是在盖危房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还表示,智能化绝不止智舱智驾,整车智能要打破固有思维,重新定义智能汽车。

“整车智能”是个什么概念?

通俗来讲,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的架构,打破电动化、智能化多个系统之间的隔阂,实现数据跨系统调用和互通,也是一种新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战略。

换句话说,就是一套系统控制整车全部。

而之前比亚迪发布的易四方、云辇、DMO这些技术,都可以看做是在整车智能技术路线指引下的产物。

如果把整车平台比作骨骼结构,那么智能化架构就是神经网络。

整车智能的难点在于,如何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顺畅交流,所以基于这样的逻辑,行业里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——“璇玑”应运而生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这个璇玑架构集成了目前比亚迪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所有技术,包括易四方、DMO、e平台、云辇、三电系统、底盘系统、车身系统、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。

而且璇玑还能根据不同价位和品牌车型的需求,灵活整合相关技术。这也意味着,未来比亚迪旗下上至百万,下至十几万的车型或许都能通过这一套架构实现研发落地。

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介绍,璇玑架构由一脑、两端、三网、四链构成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其中一脑也就相当于智能汽车的大脑,主导一切感知、决策和执行,相当于电脑CPU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目前已经能实现对多种SoC芯片的兼容,还能通过芯片解耦带来算力的扩充。主控芯片AI模块为通用的GPU架构,搭配模块化设计,能够实现存算的任意分配,按照功能需求调整算力方式,做到无缝切换和适配以后的算法模型。

两端则代表了车端AI和云端AI,这里的AI指的是,比亚迪打造了璇玑架构之余,还研发出了行业首个双循环多模态AI——璇玑AI大模型。

车端AI负责打造车内的数据闭环,满足每个车主的个性化需求,也就是车企们常说的千人千面。

而云端AI模型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和推理,面向所有的车主,对老功能进行优化和迭代。

车云两端协同双循环之下,实现比亚迪车型的AI生态闭环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三网指的是,车联网、5G网、卫星网,让车联网的高、低速通信,与5G网高带宽低延时的优势,以及卫星网无盲区的特性相结合,三种网络的覆盖之下,从而实现车辆信号无死角全面覆盖。

四链其实比较抽象,即传感链、控制链、数据链、机械链,

传感链是指整车的感知系统,控制链则是各域控制器的融合,通过算法进行择优决策;数据链就是依托比亚迪超600万辆的交付体系,利用车端大模型实现数据挖掘,为新研发的AI大模型提供数据库和场景库;机械链则是保持各功能执行的机动性。

璇玑架构首次将四种系统串联起来,实现感知上、控制上的协同执行。

不难看出,璇玑架构基本上将车内的智能模块都已经覆盖,或许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,王传福才喊出了“整车智能”的概念。

而对于璇玑架构的评价,在王传福口中也是出奇的高,其表示,璇玑架构将颠覆人们的认知,超越想象,使整车成为一个高级智慧生命体。

02、补齐智驾能力

整车智能最重要的还是智能驾驶。

去年春天,王传福还在比亚迪的年报交流会上称,自动驾驶是扯淡,都是忽悠,是一场皇帝的新装,被资本所裹挟。

这也被不少人解读为,比亚迪的车智能化能力不行,如今终于开始为自己“正名”了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其中量产交付的“天神之眼”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,首创了控制算法的分布式布局,可以大幅提高了整车智驾“感知—决策—控制”的响应速度和驾驶体验。

我们实际体验了搭载“天神之眼”的腾势N7,在接近半个小时的城区高速行驶中,表现还是比较丝滑的,换道也没有拖泥带水。不过在有次行人过马路的情况下,车辆刹车比较急促。

目前行业智驾方向,主要聚焦在高速领航(高速NOA)、城市NOA和智能泊车三个方向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则可以覆盖全场景智能行车,比如在功能覆盖的高速和快速路上,高速NOA可实现跟随导航,利用激光雷达、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,融合车辆状态数据,综合决策上下匝道、变道超车等任务。

在城市NOA方面,这套系统可以在驾驶员不干预的情况下,完成路口直行、左/右转、掉头、红绿灯通行、超车、智能避障、并线、礼让行人与非机动车辆等一系列任务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除此之外,整个梦想日上最秀的操作应该是“易四方”泊车了。

易四方智能泊车是在整车智能基础上,将易四方技术与智驾的泊车技术融合。

当用户面临被前后包围的狭窄侧方车位时,得益于四轮电机独立驱动,可以利用绕轮旋转入库、垂直车位旋转入库,成功完成泊车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比亚迪还发布了全新的DiPilot智驾平台,将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,统一命名为DiPilot 10、30平台。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,则统一命名为DiPilot 100、300、600。

以上的这些功能,是比亚迪已经可以做到的。未来,比亚迪还将全球首搭1000T、2000T“舱驾一体”芯片,实现舱驾一体架构全面演进。

针对之前“自动驾驶是忽悠”的言论,王传福也在现场做了解释,他认为目前无人驾驶在法规和技术上是非常不成熟的,但高阶智能驾驶竞速已经开始,比亚迪并不是不重视,而是无比重视。

03、智能座舱玩出花

定义智能汽车另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,则是智能座舱。华为凭借鸿蒙座舱强势入局,也让各家车企找到了一个“内卷”的新方向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昨晚比亚迪还正式发布全新的DiLink座舱平台,并以跑分的成绩来命名,分为标准版和高阶版。

比如,高阶版的DiLink 100平台的跑分在50至100万分之间,DiLink 150的跑分则在100至150万分之间,目前这两大平台已经在比亚迪各系列车型上搭载,跑分超过250万的DiLink 300平台也即将亮相。

标准版的DiLink则是有个小版本,分别是DiLink20、DiLink50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而全新的智能座舱系统,赋予了比亚迪更多的车机互动玩法。

首先是手掌钥匙

蓝牙钥匙、NFC解锁都弱爆了,比亚迪在行业首次推出了手掌钥匙,抬手即可解锁车辆。

通过采集用户的掌静脉数据信息,成生物钥匙,可以用手掌对车辆解锁:当手掌距离感应区8到20厘米,水平360度,垂直15度内都可识别。

相比于实体钥匙和数字钥匙,手掌生物信息更安全且无法被复制。

游戏车也很酷炫

在发布会上,比亚迪还展示了车载游戏功能,不需要游戏手柄,直接用方向盘上手玩游戏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之所以有这样的操作方式,是比亚迪实现了方向盘和转向柱上的解耦,就是说,在玩游戏时转向管柱断开,玩游戏时保证轮胎不被磨损。车辆也不会行驶,而且还增加了转向电机的阻尼模拟真实手感。

车载无人机

比亚迪联手大疆,发布了全球首个整车集成的车载无人机。首创一体化车规级无人机库,由比亚迪全栈自研,能直接使用手柄和座舱大屏操控,也可自动操作,支持一键起飞降落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飞行时,还能全程跟踪车辆,并根据车速与障碍物情况,自动调整飞行姿态,最高支持55km/h的跟车速度。

这套无人机系统还具备智能换电功能,快没电时会返回机舱,可以实现自动换电。

车载卫星通信上车

比亚迪全球首发全场景车载卫星通信,不论在哪都能保持信号连接。

比亚迪:没有华为我也能“遥遥领先”

再配合地图循迹功能,可以帮助用户原路返回。除了这些酷炫的玩法,比亚迪在智能座舱上还安排了户外露营K歌、全栈自研的游戏车方案等等,可以说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,基本都有了。

这次发布会,可以说是展示了比亚迪一系列的技术储备,描绘了比亚迪的智能化图景。

一年前,比亚迪用仰望U8开年炸场,一年后的今天,比亚迪再次用一系列技术,开启下半场的智能化角逐。今年的车圈,又有好戏看了。

责任编辑:若风

最新文章:

二维码